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运行 > 年度计划
关于杭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4-01-23   |  

 

 

 

关于杭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2月17日)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杭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的工作要求,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尽心尽力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总体呈现“经济运行缓中有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生保障继续改善、统筹城乡进展良好”的基本态势。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部分预期性指标与年初预期尚有差距。

 

表一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12

预期目标

2012年实绩

指标

属性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左右

7803.98

9

预期性

农业增加值

亿元

2.5

255.93

2.5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5

3190.32

9.1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1

3921.17

10.1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4

3722.75

20.1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8

2944.63

15.5

预期性

外贸出口总额(不含省公司)

亿美元

10

348.05

1.1

预期性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2

859.99

9.5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

%

2.85以上

2.88

预期性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

4左右

102.5

2.5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

37511

10.1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

17017

11.6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1.63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8

24.36

约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5以内

3.95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下降4.1

下降6.5左右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下降2.5

完成目标任务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下降3.0

完成目标任务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万吨

下降2.5

完成目标任务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下降3.0

完成目标任务

约束性

 

(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3.98亿元,增长9%,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现代农业发展良好。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84.34亿元,增长7.6%。建成并通过验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建成各类粮食生产功能区206个,市级“菜篮子”基地74个。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93.59亿元,增长10.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2723.67亿元,增长7.2%。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服务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10%。财政金融平稳运行。财政总收入1627.89亿元,增长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59.99亿元,增长9.5%。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148.7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本外币贷款余额1809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

(二)内需拉动作用增强。有效投资较快增长。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22.75亿元,增长20.1%。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980.28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5.3%。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十大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完成民间投资2087.81亿元,增长19.3%。消费稳中趋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4.63亿元,增长15.5%。旅游休闲、家政养老、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购物天堂、美食之都”100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北山之夜”特色街、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建成运营。出口低位趋稳。全市实现外贸出口(不含省公司)348.05亿美元,增长1.1%。全市实到内资778.69亿元,增长8.1%;浙商回归实际到资418.86亿元;实到外资17.27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29.68亿美元,增长45.9%。

(三)转型升级继续加快。十大产业引领增长。制定实施《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十大产业增加值3511.85亿元,增长13.6%,占GDP比重达到45%,占比较上年末提高2.1个百分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全面实施市重点技改项目开工360个,竣工173个,完成投资234.5亿元。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新增市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50家。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9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9亿元;未来科技城累计引进294个高科技创新项目,青山湖科技城累计引进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29家。余杭、富阳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民营企业发展良好。50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十次蝉联全国首位。

(四)创新能力切实提升。深入实施创新强市战略,预计全年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8%。成功创建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开展“智慧杭州”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级试点和基地建设。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89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7.2%;全市新增孵化器面积20万平方米,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15家。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人才队伍不断优化。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2名、省“千人计划”人选91名,评选市“521”人选47名、创业创新团队5个。实施“115”引才计划,实施引智项目210个,引进外国专家318人。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69099名。

(五)统筹发展明显提速。实施区县协作项目293个,落实协作资金3.25亿元。城区向五县(市)转移产业项目139个,总投资455.4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参与中心镇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103.6亿元。4个省级小城市试点加快培育,26个中心镇加快建设,实施中心村、风情小镇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4685个,总投资25.29亿元。启动“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推进绿道旅游区建设,打造1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杭州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实施跨地区合作项目33个,山海协作及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六)体制改革有序开展。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省级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启动建设,萧山区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富阳市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组建市商业旅游集团、市金融投资集团。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临安、建德、富阳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工作在主城区全面推开。“金融超市”与银行机构开展合作。新增1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村镇银行。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深化政务改革,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

(七)改善民生成效显著。深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八大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件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就业形势良好。全年新增就业人数24.36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3%。大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2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基本养老、社会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为605.6万人、804.8万人、299.78万人、382.21万人和277.1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率达91.9%、医保参保率达97.7%。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优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和健康保障进一步健全,养老水平进一步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1.6%。物价水平保持稳定。“菜篮子”、“米袋子”供应保障进一步加强,物价调控成效明显,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

(八)生态文明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成效。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目标责任制,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淘汰3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378个,采取限行和高污染车淘汰补助政策,减少机动车排放。成立污染物排放权登记中心,推进排污权交易集中化。推进“十城万盏”示范推广工程和“十城千辆”示范试点工作。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三江两岸”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建设两岸绿道86.8公里,累计关停污染企业476家,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点)218家,实施网箱上岸3000亩。河道生态治理和水环境改善试点取得成效,45条(段)城市河道摘掉劣五类水质帽子。主城区85%小区开展垃圾分类。

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城区交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区域统筹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

2013年是杭州市全面贯彻党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化年。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缓慢曲折的复苏进程之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相对低迷的增长态势还将延续较长时间。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流动性过剩,主要经济体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总体趋好,支持经济平稳回升的有利因素逐渐增多。国家宏观调控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2013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企业效益下滑和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未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微观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从我市看,“三城三区”建设深入实施,“一基地四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促进有效投资和发展实体经济等一揽子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民间投资信心将有所恢复,十大产业对经济增长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大江东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将逐步成为我市新的增长极。但经济面临的要素制约压力、地方政府财力和资金调度压力、民营企业微观经营压力依然不减,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难度不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做好应对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

根据以上发展环境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建议2013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表二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比上年

增长%

指标

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左右

预期性

其中:农业增加值

亿元

2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0.5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4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以上

预期性

外贸出口总额(不含省公司)

亿美元

力争8

预期性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6以上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

%

力争3.0左右

预期性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上年=100

3.5左右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以上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以上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8.67

约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5以内

约束性

城市化率

%

74.5

预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下降4.8以上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万吨

按照省下达

计划排定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量

万吨

约束性

氨氮排放量

万吨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量

万吨

约束性

 

有关主要预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重点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需求的增长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主要考虑:确定10%左右的预期目标,既能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四个翻番”等中长期目标紧密衔接,又有利于保障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也有利于我市继续发挥全省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和保持杭州在全国大中城市领先地位。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2013年国内外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待稳固,完成10%左右的目标任务难度很大。为此,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力争圆满完成目标。

根据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设定,建议三大需求的预期目标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主要考虑:在内外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主抓手。2013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我市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效应将继续释放,十大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大江东、城西科创两大产业集聚区及其他产业平台的建设提速,有利于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速。但我市投资增长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项目资金筹措、征地拆迁难度加大等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综合来看,2013年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有基础,但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以上需经过积极努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主要考虑:近年来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战略,消费环境和消费预期趋于改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即将出台,以及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近年来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但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降温,以住、穿、吃为主体传统消费难以持续快速增长,新兴消费热点占比较小,对消费整体贡献度有限。综合考虑,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已比较积极。

外贸出口增长力争8%。主要考虑:2013年外贸出口总体不确定性较大,仍将面临成本上升和外需不振双重压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特别是欧元区经济持续疲软,中日经贸关系走向不明朗,均对出口增长形成压力。但我市出口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存在,新兴出口市场不断开拓,出口有望保持一定的增速。综合考量,出口力争实现增长8%已比较积极。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增长,加强要素保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开展基础设施攻坚年活动,狠抓重大项目前期,新开工地铁4号线、5号线、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千黄高速、机场高速公路改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联系,加快推进项目报批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力度,推进整体拆迁。继续坚持重点项目“月通报、季点评、年考核”制度。抓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和稽查工作。深入开展“双服务”、“双重”等活动,坚持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和三级协调制度。抓紧制定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总承包管理办法、概算审查办法、BT和BOT招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进一步促进消费提升。实施消费热点培育工程,继续开展假日促销工作,组织好“购物天堂、美食之都” 200余个重点活动。集中开展“汽车、家电、婚庆、珠宝、电子商务、医疗保健”六大行业专题促销。推进商旅互动,启动第三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积极开发“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路和“杭州美食之旅”,力争2013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提升消费环境,提高市区内核心商圈档次,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和解百-杭州大厦百货旗舰店、嘉里中心、杭州国际商贸城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抓好武林商圈、湖滨商圈、吴山商圈的改造;积极培育钱江新城、城东新城、萧山、临平和滨江商圈;继续实施农村“万村千乡”工程。发展团购、网购等新型消费模式。大力挖掘地铁商机,培育地铁商圈。三是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开展“1212”市场拓展活动,巩固扩大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加快拓展东盟、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出口品牌,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出口品牌”20个。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开展20场以上境内外城市推介和产业招商活动;实施“双百”工程,推动100家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实现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全年实现实际到位外资50亿美元。继续推进浙商回归工程,浙商回归引进和国内招商引资较去年目标增长10%。推进企业“走出去”,支持、帮助和指导企业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产业损害等各种贸易摩擦。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全年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完成30亿美元。更加重视进口,促进对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资源的进口。四是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加强用地保障,优化使用农转用指标,增大对两大产业集聚区和两区、五县(市)重大项目、中心镇的用地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4万亩。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确保全年完成2万亩任务。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消化利用5.5万亩批而未供土地,全面启动市区工业用地大清查专项行动。合理安排土地出让,年度做地和出让土地各3000亩,并预留1800亩出让余量。加强资金保障,鼓励各银行向总行争取信贷资金向杭州倾斜,新增各类贷款达到1800亿元左右。继续做好重点项目商请银行贷款工作,争取重点项目新增贷款20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直接融资发展,力争直接融资规模达到500亿元。充分发挥创投引导基金作用,做强做大产业母子基金。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力争全市发行企业债券5家,规模50亿元。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力争2013年上市6家。做实做大投融资平台,鼓励科技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发挥作用。争取高新区进入“新三板”扩容。加强能源保障,做好全市供电、供气、供水等工作。

(二)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主要考虑:“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定位决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我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趋势。我市的服务业发展重点突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信息软件等现代服务增速较快。近几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一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增幅。为确保GDP增长10%左右的目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才能形成有力支撑。

工业增加值增长10%。主要考虑:随着国家级开发区、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功能区等产业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一批汽车装备制造业陆续投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陆续投产,将有力支撑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但工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不断上升,效益持续下滑,2013年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困难较大,10%的预期目标比较积极。

农业增加值增长2%。主要考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稳定发展,随着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农业产业升级项目、农业基地项目的推进,农业稳定增长的基础比较巩固。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稳步上升,较大地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增长有一定的空间。但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诸如极端气候影响、土地资源减少等因素仍然存在,农业将保持平稳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以提升十大产业为重点,立足加快转型、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着力促进三次产业协调联动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突出发展十大产业。加快推进华为二期、福特汽车、吉桥汽车、科泰电气、万通中心等一批十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市十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15%。扶持十大产业企业发展,支持企业“零增地技改”,支持十大产业中小企业列入创新型示范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力争十大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加快中科院杭州射频中心、海洋装备试验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杭州市信息港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器、西湖区电子商务公共技术平台等一批公共平台建设。开展十大产业专题宣传活动,加大十大产业的推介力度。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完善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机制,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实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工业技改投入,组织实施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省市重大工业项目计划,努力实现工业投资增长7%,力争8%,技改投资增长10%,力争11%。抓好半山和北大桥地区企业的搬迁工作,积极推进列入计划内的市属工业企业搬迁。制定实施2013年央企合作年度推进计划目标,积极推动100家民营企业与央企国企、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合作。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推进中国软件名城、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智慧杭州”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扶持培育海洋产业。四是优化提升现代农业。推进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和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培育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信担保公司发展,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上市培育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运动经济、养老经济、民宿经济和农村电子商务六大新型业态,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旅游总量1900万人次、收入19亿元。五是积极推进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大江东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争创省级高新园区,加快汽车产业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中科院产业园等专业化功能区建设。筹建海创园“千人计划”研究院,推进青山湖科技城长春应化所、巨化、中化、普天、盾安环境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集聚区内城市综合体、保障房、农居房、商场、学校、道路等公建设施建设,继续完善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服务网络。继续推进开发区生态化改造,支持省级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充分发挥国家级试点和基地示范带动效应,推进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向五县(市)延伸。抓好五县(市)特色功能区和城区文创产业园建设。

(三)关于科技创新的主要目标。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8%。主要考虑: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更加突出创新驱动的发展导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继续深化实施“创新强市”战略,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壮大创新主体规模,着力提高区域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一是优化创新政策环境。继续落实《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尽快制定出台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创新发展八大体系。建立科技创新协调例会制度。制定出台“支持总集成、总承包推动创新发展管理办法”和“首购首用风险补偿管理办法”。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继续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期“一区、两城、三园”建设。加快高新(滨江)区物联网、互联网、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强化江北创新园孵化功能,抓紧启动江东科技园建设,发挥高新(滨江)区创新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继续实施“科技西进”,强化市科技服务中心对五县(市)的指导和服务。加快银湖科技城特色园、富春江科技城建设,编制新安江、千岛湖科技城规划。引导支持五县(市)园区转型升级,启动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建设。三是壮大创新主体规模。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继续实施“雏鹰计划”、“青蓝计划”、“瞪羚计划”。四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市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建设,扩大创投服务中心覆盖面,重点打造融资、信息化、科技、培训四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国电科(杭州)物联网研究院和港科大杭州物联网智能技术中心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争建成省内首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推进专利工作,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0%以上。

(四)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

全市城市化率达到74.5%。主要考虑:更加突出杭州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城乡一体化、城市国际化为抓手,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

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主城区发展。以城市国际化为主抓手,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增强市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给排水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体系。加快大城北发展,推进康桥、半山、北部软件园、华丰、石桥等“城中村”改造,提升发展城北产业。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能。二是完善副城组团功能。加强副城和组团基础设施建设,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突破口,推进快速路网、地铁、铁路、空港等市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副城和组团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学校、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内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三是加快五县(市)发展。加快区县协作,推进五县(市)10个产业平台建设,深入推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联乡结村、结对帮扶等工作。推进产业转移,继续实施“现代服务业西进”、“文创西进”。加强五县(市)项目建设,继续落实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向五县(市)倾斜,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中心村、精品村和风情小镇,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编制《杭州市城镇化发展规划》,优化市域城镇规划布局。加快产业集聚,推进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中心镇发展,力争中心镇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实现1000亿元,2013年中心镇投资增长30%。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鼓励农民进中心镇落户居住,加快中心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争中心镇镇域内建成区常住人口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向中心镇延伸,支持名院、名校到中心镇建立分院、分校。探索建立中心镇发展扶持基金。扩大银行网点覆盖面,促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推进扩权强镇,向中心镇进一步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

(五)关于收入、物价、就业、人口等社会保障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主要考虑:按照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两个收入目标,今后6年两个收入均需年均增长11%以上。同时,安排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更好地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具有导向意义。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主要考虑:2013年发达经济体继续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流动性进一步增加,国内外大宗商品、农产品的价格仍可能维持高位,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既考虑了市民的承受能力,又为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全年新增就业人口18.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围绕“保基本、强服务、重基层、促均衡、提品质、可持续”目标,以办好十件实事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八大民生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强化就业帮扶体系建设,实现100%就业服务覆盖率,帮助9.47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推进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办好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组织举办各类招聘会。提高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100%。二是不断完善社保体系。坚持“2+2”社保模式,制定出台《杭州市基本养老保障办法》和《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统一全市养老和医保主要政策。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参保扩面工作,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1%和95%以上。加大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将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深化社会救助,提高救助水平,实现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的覆盖率均达到100%。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社会优抚。三是大力繁荣公共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重点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群文中心、非遗保护中心、广电监测中心等建设。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抓好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办好新春文化活动、元宵灯会、西湖之春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唱响杭州”等文化活动。四是继续夯实教育基础。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六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72%以上。加快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竣工60所,计划开工义务教育学校40所,计划启动前期、开工建设高中段学校13所。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家庭困难学生继续受教育。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服务体系,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五是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稳步推进医改。推进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具有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达70%以上。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确保全市无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率先创建全省体育强市。抓好计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点抓好新生儿缺陷防治工作。六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新增机构养老床位数7000张,主城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的4.7%。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建成开放,开工建设径山大型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提高专业化养老服务水平。七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34753套、竣工38301套左右。推进实物配租与货币补贴相结合,实现公共租赁住房“应保尽保”,重点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八是健全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加强物价管理,有效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完善物价补贴联动机制。抓好“米袋子”工程,加大粮食购销调控和粮食储备中心建设。完善“菜篮子”商品经营大户联系制度,扩大“菜篮子”直通车、农产品直供直销等覆盖面。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九是大力缓解交通“两难”。继续推进“三纵五横”为主体的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建设公共泊位10000个以上。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增加公共自行车和公交站点。优化交通组织,实现公共交通间的便捷换乘,完善“错峰限行”、“公交专用道”、“禁左”等交通方案。提倡绿色出行,加大交通违法查处。

(六)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均按省下达目标安排。

要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组织推进“节能降耗十大工程”,关停一批电镀、造纸、化工、印染、建材、铸造等重点污染企业。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省循环经济“991”项目、市循环经济“770工程”为抓手,促进三次产业循环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三是继续抓好低碳城市试点。编制并组织实施《杭州市2013低碳城市建设年度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低碳县(市)、低碳城区、低碳乡镇、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及低碳交通、低碳建筑试点。积极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四是继续加强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清洁空气”专项行动,加强脱硫脱硝和工艺废气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强化水污染防治,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千岛湖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作。科学论证、深化千岛湖引水前期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截污纳管工作,加快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开展对养殖业的集中整治。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开展涉重金属重点防控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专项整治。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市创建。重点围绕“国家生态市创建”和“生态文明十大行动”,确保2013年余杭、江干通过国家级生态区验收,力争萧山和富阳通过省级技术核查。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实施“四边三化”综合整治行动。积极推进主城区打造无燃煤区。

 

为实现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要继续以深化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新活力,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简化优化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环节和流程管理办法》,扩大“形式审查制”和“联合验收制”试点。进一步加快财政预算公开,继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一卡通”覆盖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深化“全预约、分时段”诊疗服务,推进市民卡智慧医疗结算,推进“阳光用药工程”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试点。三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和“工艺和民间艺术薪火计划”。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继续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继续开展“信用杭州”建设,发挥市联合征信系统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志愿者工作力度。五是推进农村改革。深化推广萧山区农村产权改革试验区和富阳市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推进撤村建居及整村向中心镇集聚村的股份制改革,促进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是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进金融体制和金融组织、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巩固并延伸金融超市、信用担保联盟、创投服务中心等现有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服务功能,推进科技与金融、产业投资与创业投资相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科创企业、十大产业等的支持力度。

三、2013年重点建设项目安排情况

2013年全市拟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98个,其中实施项目342个、预备项目89个、预安排项目67个。开展以“66421工程”为载体的项目攻坚年活动,即围绕6大重点领域,新开工项目60个,建成投用项目40个,续建项目200个以上,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000亿元。

具体分为六大类:一是发展平台类。重点实施项目11个。建成投用杭州国家通讯产业园项目;续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及配套设施、临江新城配套设施、未来科技城(海创园)配套设施、青山湖科技城、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建设等项目;前期推进浙江传化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园、双浦新区核心区块配套设施、西溪谷建设等项目。二是基础设施类。重点实施项目53个。新开工杭黄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改建、秋涛南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建成投用杭宁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彩虹快速路(滨江段)、杭州华电半山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续建杭长客运专线、秋石快速路三期、东湖快速路、紫之隧道、地铁4号线、地铁1号线下沙延伸段、地铁2号线、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闲林水库、扩大杭嘉湖南排杭州三堡排涝工程等项目;前期推进地铁5号线、临金高速公路建德至金华段、千黄高速公路淳安段、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第二通道工程、江东大桥南接线(机场环线)等项目。三是转型升级类。重点实施项目179个。新开工东风裕隆配套企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杭维柯DDCT变速箱、浙江三农物流基地、浙富科技园、杭州国际金融会展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杭州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组装基地、万好万家锂离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华为杭州二期生产基地、杭州银泰购物中心综合体、富阳商贸城等项目;续建福特汽车整车生产、海正药业(杭州)生物工程、杭州嘉里中心、杭州中大圣马广场等项目;前期推进杭汽轮汽轮机总装建设、地铁垦山门站综合体、西溪智慧设计产业园、百井坊地区综合改造、城市之星(杭氧杭锅地块改造开发)等项目。四是城乡统筹类。重点实施项目19个。新开工富阳320国道至富阳大桥连接线、03省道萧山义桥至楼塔段改建、桐庐县疏港公路(综合码头至320国道段)等项目;建成投用15省道工程二期、建德市白章线(洋溪至大洋段)改建工程项目;续建中心镇建设、余杭320国道至09省道连接线、15省道至02省道连接线临安段改建、淳杨线道路改造、桐庐县农民安置房建设等项目;前期推进桐庐县23省道梅蓉至杭新景高速凤川互通工程、23省道富阳市横凉亭至新登段改建等项目。五是生态文明类。重点实施项目23个。新开工杭州钱江科技城市民公园·生态绿廊、临平污水处理厂一期、环千岛湖绿道淳杨段、富春江干堤加固二期、大同镇石郭源水厂供水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杭州市清洁直运停车场工程、建德市梅城垃圾填埋场项目;续建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运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和保护、西湖综合保护、城区绿化工程、城西(蒋村)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前期推进皋亭山生态旅游综合建设、西山森林公园、钱江新城市民公园等项目。六是社会民生类。重点实施项目57个。新开工浙江省建筑安装技术学校迁扩建、武警杭州士官学校新校区建设、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迁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迁建、杭州市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富阳市医疗卫生中心、萧山区看守所和拘留所迁建、临安市昌化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等项目;续建浙江音乐学院、杭师大迁建、杭州奥体中心、杭高钱江新城校区、市农口事业单位整体迁建等项目;前期推进杭州市中医院丁桥分院、之江医院、杭州市儿童医院等项目。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以及三次、四次全会的决议和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稳中求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顺利完成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名词解释

 

一基地四中心: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杭州城市功能为“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十大产业:指杭州“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

大江东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我市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其定位为:突出空港经济和现代产业特色,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建设杭州东部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位于余杭区和临安市,是以科技创新、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重点规划区包括余杭创新基地和临安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

联乡结村:即“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共建活动,指由市、区(市)两级组织100个以上集团联系100个以上乡镇,动员1000家以上企业(单位)结对1000个以上行政村,10000以上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0000户以上城乡困难家庭,共同建设新农村。

三江两岸:指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流域总长约231公里的主干流两岸,包括浦阳江、兰江、大源溪、分水江等主要支流两岸。

风情小镇:指杭州市通过综合实施产业提升、旅游拓展、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项目,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生态功能健全、江南风情明显、体现杭州新农村建设特色,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特色乡镇。

美丽乡村:按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打造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521”计划:即全球引才“521”计划,指我市从2010年开始,用5年时间,面向全球引进20个海外优秀创业创新团队,100名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115”计划:指我市从2011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00名高端外国专家、1000个国外智力项目,聘请5万人次各类外国专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6培训工程”,指我市3培训全市500家重点骨干企业的600名主要经营管理者。

十城万盏:指科技部选择包括杭州在内的10个城市进行试点,每个城市推广应用LED功能照明灯具(路灯、隧道灯、地铁、轻轨、加油站、地下停车场等功能照明灯)1万盏以上。

十城千辆:指由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于2009年1月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具体办法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国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

“万村千乡”工程:“千乡”是指在农村乡镇一级建设乡镇连锁超市;“万村”是指在村一级延伸发展村级连锁便利店。

“1212”市场拓展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境内10个重点国际性展会(含自办展)以及日本大阪展、德国科隆展等境外20个专业性重点国际展会(含自办展);推动企业参加香港时装展、中东(迪拜)中国家居产业博览会等100个推荐类境外知名国际展会;全市参展企业力争达到2000家。

金融超市:是指将金融机构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并通过与保险、证券、评估、抵押登记、公证等多种社会机构和部门协作,向企业或者个人客户提供的一种涵盖众多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式。

雏鹰计划:指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计划从2010年起用5年时间重点培育和扶持10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专家)团队式创业的实施办法》(杭政办函[2011]149号)。

青蓝计划:指杭州2011年出台的鼓励和扶持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团队式创业的政策意见。《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雏鹰计划)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0]4号)。

瞪羚计划:指杭州市扶持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培育计划。《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关于杭州市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五年(2008—2012)培育计划(瞪羚计划)的通知》(杭政办函[2008]162号)。

“2+2”社保模式: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模式。

形式审查制:即将项目审批事项技术审查交给中介机构负责,中介机构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实施中介技术行为,并对其成果的合法性作出承诺,审批部门对审批事项实行“先批后审”,收到报件及承诺书后“见件即批”,并在批复后对中介机构提供的报件所有内容进行监管性复核审查。

省循环经济“991”工程:浙江省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要提高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8%,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78立方米,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将成为浙江省推进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最直接的载体。

市循环经济“770”工程:指围绕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建设一批循环型工业园区、一批循环型农业园区、一批循环型企业、一批“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程、一批循环型与节约型社区(村镇)、一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工程、一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工程等“7个一批”示范工程,组织实施70个左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推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关于杭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