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运行 > 年度计划
关于杭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   2007-09-12   |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我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协调发展态势,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440.99亿元,增长14.3%,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4%左右。地方财政收入301.39亿元,增长20.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37亿元,增长14%。市级外贸出口实现199.93亿美元,增长43.4%。市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27元,增长1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15元,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城镇新增就业17.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6%。

  2006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0.94倍。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连续三年实现突破,2004年突破4000美元,2005年突破5000美元,2006年突破6000美元。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1年增长0.9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1年增长0.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1年增长0.60倍。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大市地位已经确立,主要指标实现比2004年“三年倍增”的目标。部分指标五年增长两倍以上。2006年财政总收入比2001年增长2.3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1年增长2.56倍,外贸出口总额比2001年增长2.6倍,实际利用外资比2001年增长3.5倍。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五年累计新增就业7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1年的4.48%降至2006年3.46%。2006年末,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2001年末增长75.8%、104.8%、52.6%、176.5%和131.1%。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我市2007年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市级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6%;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0万人;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减少3%,二氧化硫(SO2)年排放量减少3%;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03‰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三、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和谐”,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引领“和谐创业”,建设“名城强市”,构建“和谐杭州”、“平安杭州”、“法治杭州”,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1、关注“四农一村”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贯彻落实《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以城带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对农村的延伸覆盖。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特别是妥善处理租房、保险、医疗保障、民工培训、民工子女教育等问题。

  2、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网络化大都市建设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创新创业功能、管理决策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清洁、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全国最清洁城市。合力推进副城、组团建设,加快五县(市)协调发展。

  3、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积极推动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的跨越。构筑“两大两优两新”的电子信息产业格局,着力发展新型重化工业。重点推进江东、临江、钱江等省级开发区(园区)的开发力度,促进园区的集约开发。谋划涉海产业整体布局规划,扶持重点涉海产业,打造涉海产业优势。

  4、落实各项政策,努力建设服务业大市

  全面贯彻落实我市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统筹协调全市现代服务业扶持资金。加强服务业空间规划、布局、定点工作,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积极推进八大门类服务业发展。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三副城、六组团、五县城等区域消费增长点,激活农村消费,形成消费多极增长格局。

  5、深化对外开放战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外贸市场空间。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强化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统一指导和管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将引资的重点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来。帮助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高“走出去”水平,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和分支机构。

  6、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督促各地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乡镇及重点企业。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努力缓解资金、石油、水、电等要素制约。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调控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坚持“环境立市”战略,优化能源使用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7、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以公共化为取向,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实现政会分开,建立新型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继续推进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和医疗救助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四改联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8、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生事业

  倡导健康的创业意识和积极的创业态度,推进和谐创业。重视人文生态和文化发展,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利用,加快提升科技实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步提高竞技和群众体育水平,统筹人口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名城强市”。推进依法治市,规范行政行为,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健全权利救济和维护机制,打造“法治杭州”。从社会活力、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等各个领域全面解决广大市民高度关注的实际问题,围绕“七难问题”,落实市委20项举措,切实提高城市社会生活品质。

  四、以新一轮“十大工程”为抓手的投资和项目计划

  2007年是我市要以新一轮“十大工程”为抓手,落实全市项目推进年动员大会精神,深化“两项制度、两项活动”,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强协调配合,创新管理方式,强化项目前期,克服要素制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适度增长。2007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目标为12%,总量约1635亿元。其中新一轮“十大工程”安排计划投资353亿元。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