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运行 > 经济形势分析
力争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走在前列
  |   2017-11-10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目标提出的深刻历史背景、建设内涵、主要路径,全面把握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用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复兴大业。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突出区域经济的核心能力,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历史方位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说中国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从全球看,所谓经济体系,是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国际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制约,形成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交织与融合,构成全球经济的有机整体。近代以来,中国由于经济的“贫、穷、弱、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只能是“亚洲的边缘、世界的角落”。

  中国经济命运的彻底改变,从改革开放开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伟大征程。在党的十三大上,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百年崛起经过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30多年后,到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的规模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在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开始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迈进和跨越,中国开始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与“中国制造”相提并论的还有“中国创造”的风采。以支付宝、微信、高铁、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中国创造,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产业创新上,更体现在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在世界地区性的经济体系中,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成为继欧洲复兴银行、亚行之后重要的主导全球经济体系的新动力。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基于互联网经济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已经成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体系重构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866美元,曾经的“世界工厂”,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贡献的不断增大,分量不断提升,不断贡献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在全球治理体系、治理结构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将来会从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逐步走向“中国的世界”!这是理解十九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的历史新方位。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本维度

  在深刻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历史新方位的基础上,要准确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这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指出了十分明确的方向。理解这一论断,至少要从四个维度加以把握。

  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在于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法则,不仅仅看各国GDP总量的大小,更为重要的是看GDP的构成。坚定不移地做大做优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没有高质量的中国制造, 就不会有高品位的中国经济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关键要落实在切实提高实体经济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产品质量和体系的全面提升,就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增强中国经济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目标。当前以《中国制造2025》为主要目标导向,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和“工业强基”工程,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体现在质量和效益的高度统一上。未来中国制造,要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速度型经济向品质型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用质量去体现效益、用效益去改进品质,努力推动中国制造进入品牌化时代。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好“三品”(增加品种、提升品质、创造品牌)战略。要借鉴国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历史经验,让品质制造成为衡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识别因素。坚持推进质量和效益统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目标。

  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体现真正依靠创新驱动的时代特征。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在于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拥抱时代技术,紧紧抓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大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让更多的传统产业体现时代元素,让更多的民生产品体现智慧、绿色的时代特征。要让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常态。

  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安排。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的“良制”和“善治”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预算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

扎实推进我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要继续走在前列,在新征程中努力引领区域经济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变革、动力变革、产业变革、空间布局变革和政府服务变革。

  树立新发展理念,改变过去长期追求数量规模的发展模式,把发展动力转换到依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浙江经济过去主要体现在“铺天盖地”上,量大面广、适销对路,中小企业众多,是我省产业结构和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新时代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变革,既要继续发挥“铺天盖地”的优势,更要在“专精新特”“顶天立地”上下功夫,更多地体现浙江经济的当代中国价值和全球价值。

  打造新型研发与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创新驱动的特征,不仅仅是企业的创新独舞,更要求全方位创新生态的打造和政府的有为。浙江是中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践的高地,特别是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的召开,开辟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浙江要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必须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标准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体现出浙江经济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与双轮驱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

  形成新型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净化、美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生态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迈向产业中高端,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体现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实现我省产业发展优势和能力再配置、价值再创造。形成传统产业不落后、新兴产业快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绿色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进空间区域更好协调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既体现在经济内容上,也体现在空间结构的优化上。从“八八战略”的山海协作工程到浙江“三大产业带”,再到“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这是我省有限空间布局在新时代的优化。同时,要积极拓展“走出去”发展的新空间,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区域大合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奉献浙江智慧、作出浙江贡献。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委、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大力提高政府驾驭经济体系的能力,努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机关效能建设”到“政务公开”,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店小二”,从中央提出“放管服”改革到我省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都体现了我省对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真正打造有现代理念、现代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善治”政府,更好地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来源:2017-11-07浙江日报05版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