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體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专题专栏 体制改革 调查研究 网上办事 互动平台 政务信息 职工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 课题研究
新形势下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2017-11-30

杭州市发改委市场流通处

0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新形势下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十二五”时期,杭州面临的物价形势不容乐观,发展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从国际环境看,首先,伴随经济复苏,全球实体经济需求将趋于扩张;其次,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市场投机炒作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第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第四,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危害已经在发展中国家逐步显现。从国内环境看,首先,通过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受到了多重制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空间有限,提高利率又势必引发热钱大量涌入,人民币升值又将导致低附加值商品出口大量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其次国内部分重要商品政府调控难度加大;第三,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增多,资源、土地等要素价格上升的累积效应已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今后一段时间最低工资的逐步提高,加强节能减排、深化资源税改革,都将提高企业成本,推升基础产品价格。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对价格上涨的约束作用明显减弱,上下游价格传导速度加快,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将产生较大影响。“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十二五”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杭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将CPI涨幅控制在4%的价格调控目标,同时提出“稳物价、保供给”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了完成4%的价格调控目标,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成效显著。诸如:实时进行市场价格监测,管理好社会通胀预期;及时发放物价补贴,稳定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深化民生商品信息公开,促进经营者合理定价;认真清理收费项目,切实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市场价格检查,维护良好价格秩序;暂停政府提价项目出台,稳定社会通胀预期等。

然而,纵观杭州物价上涨特征,诸如:居民消费价格组成中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格局;食品价格仍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居住类价格高位震荡;工业消费品价格反弹;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有所回落;翘尾因素占比较大等。因此,面对“CPI涨幅控制在4%”、着力保障民生及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新形势,亟需大力推进物价稳定机制的完善与价格体制改革,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营造有利的价格环境。

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物价波动与经济发展协调机制,课题组针对杭州市城市发展定位,结合杭州经济发展变动趋势,立足杭州客观实际,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对新形势下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

本课题研究范围为杭州市域,重点是杭州市区;围绕当前物价波动特点,本课题着重研究物价波动中物价上涨的方面。

 

 

 

目录

一、导论

1、选题背景及意义

2、研究思路及方法

二、21世纪以来杭州物价波动历史回顾及2011年物价走势预测

121世纪前后前二轮物价波动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22010年至2011年初物价波动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3、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2011年杭州物价走势预测

三、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

1、物价波动对居民的影响

2、物价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3、物价波动对政府的影响

四、国内外稳定物价先进经验分析及对杭州的启示

1、国内外稳定物价的相关先进经验分析

2、国内外稳定物价的先进经验对杭州的启示

五、新形势下杭州物价波动风险规避的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2、努力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抓好流通体系建设

3、切实加强重要商品储备,保障市场调控能力

4、强化政府部门物价管理力度,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5、着力做好民生价格服务工作,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6、高度重视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工作

新形势下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

 

一、导论

1、选题背景及意义

    物价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于宏观经济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即是反映市场经济冷热情况的“指示器”,也是配置市场经济资源的“调节器”。稳定物价一直是各级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经济在基本上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不断受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困扰,物价波动也呈现除了一些结构性特点。在面临日益开放的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价上涨的因素也存在了多发性的特征。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际的;既有市场供需问题,又有体制性问题和投机性因素;既有宏观基本面的因素,也有某些商品季节性供需失衡的问题,以及灾害性的气候影响。2010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2008年以来新高,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胀预期”作为2011年的重要工作。如何有效地控制物价、保障民生,成为了当前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引起物价波动显得尤为重要。在物价上升的背景下,需求因素带来的物价上升压力程度对于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方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主要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新世纪以来杭州三轮物价波动的主要成因及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杭州未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趋势。然后,系统阐述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同时,系统分析当前国内外相关稳物价的经验及对杭州的启示。最后,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及总结并结合杭州实际,对杭州市稳定物价提出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2、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研究思路遵循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本规范,即以理论研究为出发点,以事实数据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研究结论,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从新世纪两个不同时期分析物价上涨成因,并重点探讨新形势下杭州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其次在通货膨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数据分析杭州21世纪以来几次物价波动的成因,主要研究2010年之后新形势下各项因素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同时,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杭州未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趋势。再次,对新形势下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然后,介绍国内外控制物价的先进经验及对杭州的启示。最后,针对杭州实际提出控制物价的相关政策建议。

二、21世纪以来杭州物价波动历史回顾及2011年物价走势预测

121世纪前后前二轮物价波动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20012009年杭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趋势图表中可发现,截至2009年,杭州在21世纪前后经历了两次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变动,即20032004年,20062008年(详见附图)。

2003年至2004年末,杭州经历了一次物价波动,CPI保持在99.5%102.5%之间。从CPI结构来看,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商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幅度分别为8.3%-0. 3%-1.9%-3.2%-2.6%-2.9%1.4%3.8%,可见食品、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三大类商品对物价上涨贡献幅度最大。结合当时杭州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自身特点,可知此次物价波动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因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强劲增长,对铁矿石、原油、棉花、钢材等大宗商品消费大量增加,导致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升;此外,信贷的快速增长也引发总需求的快速扩张,进而推动价格水平的上涨;同时,由于伊拉克战争和中东局势的动荡,加上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的缓慢复苏对原油需求量的增加,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上升等因素造成了杭州此轮物价上涨。

20062008年,杭州又经历了新一轮物价上涨,CPI101.2%上涨到104.9%,上涨幅度为4.9%。从CPI结构来看,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商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幅度分别为4.6%2.5%-1.4%5%5.3%-5.3%-0.6%2.4%,可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食品三大类商品对物价上涨贡献幅度最大。结合当时杭州杭州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自身特点,可知此次物价波动的原因一方面为国际输入的因素,由于世界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全球初级产品需求量迅速扩大。加上美元持续大幅贬值,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市场石油、煤炭、农产品、铁矿石及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为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的因素,从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看,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生猪(猪肉)、大豆、食用植物油、稻谷(特别是粳稻)、棉花等,从主要基础原材料供求情况看,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原煤、铁矿石等;其次是成本持续上升的因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成本上升的重要方面;最后是城市化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及货币量过大带来的流动性因素造成了此轮物价上涨。

22010年至2011年初物价波动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04月,杭州CPI达到103%以上,标志着继2008年之后的新一轮物价波动的开始。随后CPI始终保持在较高的位置,201011月以后更上涨到105%以上。20105月——7月份、201010月——20114月和20116月——20117月,CPI均达到104%以上。

本轮价格上涨,按CPI内部分类,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并未出现所有价格普遍上涨的局面。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和居住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势头明显,而其它价格指数保持较温和的水平。从20101月—201117月杭州市居民分类消费价格指数变动趋势图可以看出,食品价格指数在各项指数中一直处于最高水平,保持在105%以上,甚至在201011月达到110%以上。同样,居住消费价格指数在20105月之后指数突然上涨,成为继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之外的另一推动CPI上升的主要动力,保持在105%以上。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指数自20101月至201012月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成为物价上涨的第三大推动力,20111月——7月则略有回落。

以下从货币因素、需求因素、成本因素三个角度对2010——2011年物价上涨成因进行分析:

⑴货币因素

从宏观层面来说,货币供应量过大是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是巨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占款。我国外汇储备从2006年的1万亿美元猛增至2010年底的2.8473万亿美元,4年间净增1.8473万亿美元。按平均7.21汇率计算,即投入市场约13.3万亿元人民币。其次,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政策,投入巨资救市2009年除投入4万亿财政资金外,还增加了9.6万亿信贷资金,其数额之大几乎超过了上年新增贷款额5万亿元的1倍;2010年又继续新增贷款7.95万亿元,虽比上年少增1.65万亿元,但仍超过2008年新增5万亿的59%。如此巨额资金投入市场,对缓解金融危机,刺激经济迅速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也造成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仅就广义货币(M2)来讲,2007-2010年各个年末余额同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73%17.79%28.42%18.94%,都分别大大超过了同年GDP增长的幅度:11.4%9%9.2%10.3%。从货币供应量的绝对额来看,201012M2的余额高达725774.05亿元,约合近11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货币供应量M2只约8.8万亿美元,我国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3,货币供应量却超过美国1/4。如此多的货币不可避免地促使物价上涨。

不仅如此,西方各国政府为摆脱金融危机纷纷增发货币,对我国也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2008年以来,西方各国投入数以万亿计的美元、欧元,大大增加了世界市场的流动性,从而推高了全球物价水平,同时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又两次推行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由于美元占据世界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美国增发的货币很大一部分迟早会流入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寻求更高回报,使新兴国家面临货币汇率上升压力,制造资产泡沫,推高商品价格,流入我国的热钱活动就是其表现之一。据估计,近两年来有上千亿美元的热钱涌入股市、楼市、农产品等领域兴风作浪,干扰我国经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游资“也将愈来愈壮大,面对产品比较落后的流通形式,外来的“热钱”和国内的游资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

⑵需求因素

当总需求持续上涨,而总供给相对总需求变化不大时,就可能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当前价格水平上涨较大的产品都不同程度受到总需求膨胀的影响。

①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影响。从需求方面看,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刚性增长。杭州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时期,大大增加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诸如:粮食、生猪、蔬菜、植物油等。以粮食为例,据相关单位测算,2009年杭州全市粮食需求总量为349.01万吨,总产量为107.24万吨,产需缺口为241.77万吨;同时,全市油料产量为97442吨,折合成品油30468吨,食品油消费总量为169638吨,产需缺口为139170吨。由于粮食的需求弹性较小,即使较小的供给波动都易导致粮食价格大幅波动。

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影响。从需求方面看,20114月份受需求回暖提振,钢价出现连续多周反弹,前后涨幅更有高达近200/吨,市场在各种利空和利好因素存在下纠结两难,但总体呈盘整向上的特征。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全面铺开,钢材需求将越发强劲。在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和煤、运、矿石等价格上涨对钢材生产成本的推动下,下半年钢材价格将保持上升趋势。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所消费的钢材占杭州钢材消费总量的80%左右。三季度,房地产、内燃机、机床、电动工具,拖拉机、发电设备和家电等加工制造业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对钢材需求依然强劲。煤炭、成品油、发电量等主要能源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经济较快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能源需求依然旺盛。

③居住类价格上涨的需求因素影响。当前住房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居民住房消费的升级换代,随着杭州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人口的自然增长,居民为改善和提高住房条件,对住宅产生新的需求。二是旧城改造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房屋拆迁保持一定规模,随着城市改造和拆迁力度的加大,在拆迁货币化的推动下,居民“不得不”买房或租房的需求;三是外来人员购房。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员进城务工及经商,要求租房或买房的需求。

④投资需求增长。杭州正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旦进入这一阶段,对重化工业产品需求将大幅增加,投资迅速增长,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速度将显著加快。能源需求增速、特别是电力和煤炭需求增速,主要受当期工业增长速度影响。2010年以来,随着杭州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2010年全年杭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由于投资增长过猛,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突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投资膨胀助长了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信贷扩张反过来又推动投资更快增长。投资膨胀加剧了煤,电及运力紧张,进而拉动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加大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增大了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

⑶成本因素

在总需求既定的条件下,产品供应者的生产成本增加有可能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

①农资价格高企带来的成本因素影响。粮食价格上涨既有需求方面的因素,也有供给方面的因素,但供给方面是主要的。从粮食供给来看,杭州粮食呈现出供给不足的现象。杭州粮食是求大于供,2009年杭州全市产需缺口241.77万吨,据相关测算2011年杭州市区粮食需求量为94.77万吨,产量2.39万吨,产需缺口达92.38万吨。因此导致杭州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粮食减产。二是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上涨,2011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201012月国际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我国进口的粮食价格自然会随之上升。不仅如此,在国内粮食市场上,还由于外资进入后垄断、操纵市场也促使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农业投入比重相当大的物资等石油产品,如化肥、农药、薄膜等价格高企,从这个角度去讲,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上涨,直接影响了粮油加工企业的成本,促使粮油产品进一步涨价。

②流通环节成本高企带来的成本因素影响。

流通成本增加是推动农副产品价格高企的长期因素,据统计,中国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构成比较复杂,物流成本占到农产品成本一定比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高地价造成的高房价、高房价导致的批发商承受的高额摊位费、租房费及其他生活成本转嫁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其次是,高燃油价、远距离配送及高额过路费和过桥费等转嫁的高运输成本,高燃油价使得运输成本水涨船高,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物流都是远距离输送,距离的长短决定了运输成本的高低,距离越远配送成本越高;最后是,高额的超市终端入场费转嫁的流通成本,即通常所说的"最后一公里"是农产品运输的老问题,对农产品搞物流成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结果导致两个终端市场的"极度不平衡":消费者购买高价农产品,广大分散的小规模菜农只能出售低价农产品。

③土地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因素影响。随着杭州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关土地因“级差地租”变化造成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在当前杭州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土地价格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土地价格上涨,将导致房地产业成本上升,居住类价格进一步上涨。另外,必须看到,新建住宅成本的上升也导致住房供给成本的上涨。这里所说的成本上升,并不单指建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还包括新建住宅品质提升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④工资上涨压力带来的成本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现已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由过剩转向局部和结构性短缺。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成为推动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在城市要逐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农村要逐步形成务农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这两种机制也是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前一种机制直接增大了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后一种机制也会间接导致劳动力价格的提高。

⑷国际因素传递

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经成为拉动部分商品世界需求,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力量之一。由于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中国国内市场价格也同样会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资料显示,我国现己成为世界铜,铝,棉花,天然橡胶等产品的最大消费国之一,近来的物价波动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这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

近期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影响,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由于受资源察赋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供给缺乏弹性,需求则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从国际能源来看,能源是一切生产企业都必需的燃料和重要成本构成因素,我国目前消费的石油约一半需要进口。2011年初以来,西亚、北非地区不少国家政局出现动荡,导致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的担心,国际油价急剧上升,导致石油有互替关系的电、煤等能源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例如20103月国际炼焦煤的价格同比上涨55%;我国去年的煤炭价格亦大幅上涨,在10月份就比上月上升50%以上;从国际矿产价格来看,矿产品是钢铁、金属产品的主要原料和主要成本因素。我国现已成为世界钢产量最大的国家,2009年粗钢达5.678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7%。但我国铁矿石十分缺乏,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而且从2003年开始就成为了世界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进口总量的25.9%,由于国际铁矿石受三大国际垄断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公司)的垄断和各需求国家的竞购,甚至国内各钢铁公司之间也相互抬价竞购,使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甚至不断攀升;从国际粮价看,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我国粮食依赖进口的比例日益上升,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口谷物占全国消费量得15%以上。由于粮食主要出口国俄罗斯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及国内遭遇的天灾都导致了粮食产出量的减少,供需严重不平衡,故而导致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随着粮价上涨,相关食品乃至蔬菜等农产品也会应声上浮。

3、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2011年杭州物价走势预测

⑴马尔可夫链模型介绍

某一时间序列在时刻的状态只与时刻的状态有关,而与时刻以前的状态无关,就称这一时间序列是马尔可夫链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 设时间序列,tT的状态空间S是一整数集,若对S中的任意n个整数: T中任意n个整数:都有:

则称时间序列,tT是具有马尔可夫链性质的随机过程。其中,条件概率称为由时刻状态时刻状态的状态转移概率,记作。分别计算出各个状态之间相互转移概率后,就可以构建一个n×n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其中。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经济问题,其基本的步骤如下:

①证明时间序列变量是否是具有马尔可夫链性质的随机过程。

②构造状态并计算相应的状态转移概率。

③建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并计算各个状态的持续期。

④运用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行预测分析。

⑵实证分析

①物价变动的马尔可夫性质证明

为了保证本文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在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物价波动趋势规律前,需要验证物价变化过程是否具有马尔可夫链性质,如果具有马尔可夫链性质,才能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分析物价波动趋势。关于物价变量的指标,本文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率指标来衡量物价波动走势。CPI数据样本空间为20061月至20117,67个样本。CPI数据来源于杭州统计局社会公布数据库。

表一     CPI自回归方程结果

 

t-1

t-2

t-3

C

D-W

F

CPI

1.124***

13.724

-0.038

-0.319

-0.128

-1.525

0.058

0.539

0.926

1.894

740.728***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5%10%水平条件下显著;C表示常数项;t表示时期;小括号中的值表示t统计量。

根据表一可以发现,CPI自回归方程的值在0.90以上,F检验也通过了,D-W值都很接近2,这表明表1中的四个回归方程结果都是可信的。另外,在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CPI(-1)的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CPI(-2)CPI(-3)它们的系数在10%的置信水平下都是不显著的。这说明:tCPI的变化只与t-1CPI的值有关,与t-2t-3期的值都无关。也就是说,CPI的变化过程具有马尔可夫性质。

②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

在计算CPIRPI的转移概率矩阵前,需要对CPIRPI进行状态划分,本文将CPIRPI划分为6个状态{S1S2S3S4S5S6},具体见表二。根据表二和表三(详见附表)可以发现:从20061月到20117月,CPI的波动趋势大多数处在状态S5,其次

是处于状态S3S4

表二    CPI变化的状态划分

 

状态

S1

S2

S3

S4

S5

S6

<-2

[-2,0)

[0,2)

[2,4)

[4,6)

6

CPI

6

5

15

15

20

6

对于一步状态转移概率的计算,可以利用状态之间转移的频率作为该概率的估计值。假如在样本空间内状态S1出现的次数为m,由状态S1转移到状态S2的次数为n,则状态S1转移到状态S2的频率就近似为状态S1转移到状态S2的概率,即,依次类推可以求出各个状态之间相互转移的概率。

解得CPI的一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后,就可以对CPI走势变化的持续性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对CPI长期走势进行预测。

③物价走势变化的持续性分析

持续性分析就是对时间序列变量处于某一状态的平均持续时间长度的研究。假设时间序列变量在时刻标志着状态的开始,这样的状态持续到时刻才结束,也就是说:

。那么,时间序列变量处于状态持续时间的期望就可以写成:

其中, 表示时间序列当期和下一期都处于状态的一步转移概率。根据CPI一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可以求出它们各状态的持续期,具体结果见表四。

表四  CPI各状态的持续期

状态

维持概率

持续期(月)

S1<-2

0.8333

6

S2[-2,0)

0.6

2.5

S3[0,2)

0.8

5

S4[2,4)

0.6

2.5

S5[4,6)

0.75

4

S6:6

0.8333

6

根据表四可以发现:CPI处于状态S1S6时有着较长的持续期,平均持续期是6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当CPI指数增长率大于6%,它在短期内很难降下来。根据表三也可以发现,20082月开始到20087月,连续6CPI指数增长率大于6%,20092月开始到20097月,连续6个月CPI指数增长率小于-2%,实证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另外,CPI处于状态S2S4时有着较短的持续期,它平均只有2.5个月左右(见表四)。这表明,CPI指数增长率处于[-2,0)[2,4)时,在短时间内又将变化。

2011年杭州物价走势的预测

根据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性质,可预测201189101112月份物价走势状态的概率,具体详见附表五。由表五可知,89101112月份处于S5的概率均为最大,分别为0.750.60180.47660.40120.354,而处于S1S2S3状态的概率最小。随着时间的递增,S4S6状态的概率逐渐上涨,由图表来看,S4状态的增长速度快于S6

基于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及考虑目前国家、浙江省及杭州市为稳定物价积极出台各项积极的政策,例如:“国16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以及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杭州出台的一系列诸如及时发放物价补贴,稳定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深化民生商品信息公开,促进经营者合理定价;认真清理收费项目,切实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市场价格检查,维护良好价格秩序;暂停政府提价项目出台,稳定社会通胀预期等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一系列措施都将在现在及未来对于稳定物价起到积极的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课题组认为20118910月份将处于状态S5,到11月份CPI增幅将会有所回落,且增长值趋向于4,课题组基于以上分析,预测201189101112CPI平均增幅将处于4.8的状态。

结合以上分析及201117月实际CPI涨幅,课题组经测算预计2011CPI平均涨幅将为4.716%,将超出CPI涨幅控制在4%的价格调控目标。

三、物价波动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影响

物价上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从长期来看物价上涨环境有利于企业及时传导上涨成本,也会加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竞争状态,导致部分效率较低的生产者退出该行业,同时刺激资金投向发展不足的行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为下一轮经济的高速增长积蓄能量。但是,从短期来看在目前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模式下,本次物价上涨会带来居民收入缩水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恶化以及延缓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调整等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价格结构性矛盾,使价格作为信号灯的作用减弱,甚至给实际经济发出错误信号,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错位,引起宏观经济波动,有可能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对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产生潜在风险。

⑴物价波动对居民的影响

①是影响低收入阶层生活质量

由于粮、油、肉、禽、蛋及蔬菜六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直接影响到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甚至使一些低收入家庭陷入衣食有忧的地步,城市低收入家庭每月食品消费支出偏高,直接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由低水平小康再度降入温饱阶段。

②是影响低收入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低,承受能力差,物价水平大幅上涨使多数低收入居民难以承受,严重抑制低收入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③是影响居民财产保值

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基层群众一直把银行作为保险箱,大部分结余收入存放于此,一求安全,二求增值。目前,银行各项存款利率普遍偏低,已经不适应居民消费物价持续上涨的现状,严重影响到居民去银行存款的积极性。

⑵物价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①经营成本不断上升

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企业成本增加,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杭州生产价格指数(PPI)近两年来居高不下。由于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消费品领域,所以原材料、能源和人力成本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涨幅,高于其销售商品的价格涨幅,必然会减少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经营难度。

②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由于物价上涨,企业资金占用量会不断增加,资金需求迅速膨胀,而与之相反的是企业的资金来源却受多方限制,资金供给持续性短缺。例如,在物价持续上涨期间,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了囤积商品、抢购黄金等投机活动,闲置资金转化成信贷资金的过程受到严重阻碍,减少了民间信贷资金的来源;当物价持续上张现象发生时,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水平,使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大减少,迫使银行在进行贷款时特别谨慎,贷款的条件会更加苛刻;物价上涨,引起了利率上涨,使得股票、债券价格下跌,也增加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难。

在获取银行贷款受阻后,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民间借贷伸手。据了解,近期部分典当行、小贷公司月息普遍在1.5-2分,折合年利率达18%,民间借贷利率月息在2-3分之间。1-2月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利息支出分别增长40%36.7%,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成本提高。

⑶物价波动对政府的影响

①物价波动考验政府治理智慧

依据政府使用权威的程度、政府介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程度,政府介入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把政府治理工具划分为如下主要类型:以市场为核心的治理工具和机制、财政性工具与诱因机制、管制性工具与权威机制及政府直接生产或者提供公共产品与非市场机制。各种政府治理工具都有其优点,也各有其缺点,并无绝对的优劣。必须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是否有助于保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否充分考虑了民意?是否有助于维护和提升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正义?等等问题都是政府在治理工具选择时必须考虑的。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物价波动对政府治理智慧来说是一个考验。

②物价波动引发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今年以来的物价持续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持续高幅上涨带来的负效应,引起其它商品价格的不同程度上涨,在基层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众和困难弱势群体影响较大,思想情绪有所波动。他们普遍担心物价的持续上涨对自身基本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而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物价持续高企带来的居民不满情绪的高涨,已构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基础,如何快速、有效地稳定物价波动、平复居民不满情绪,对于政府执政能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四、国内外稳定物价先进经验分析及对杭州的启示

1、国内外稳定物价的相关先进经验分析

国外:

⑴日本通过独特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稳定物价

日本稳定物价的成功做法包括:

一是高度重视生活必需品供给的稳定。日本提出,确保市场上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对于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蔬菜为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状况极易受气候影响,价格波动的频度和幅度远大于其他生活必需品。因此,日本的各种经济组织,一方面指导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上市有计划的进行,另一方面,当出现菜价一定程度或大幅度上升时,“稳定蔬菜供给基金”等组织会根据市场的有效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市场增投蔬菜,扩大供应保证需求,从而平抑菜价。

二是政府掌控流通中的批发环节。在日本,农产品批发业主要是经营粮食、蔬菜、果品的批发,农产品批发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和信息系统,及时公开经济信息,引导消费,稳定物价。日本不仅把统计和信息系统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且把及时公开经济信息作为强化民众监督,防止“搭车涨价”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加以运用,尽可能迅速地向国民提供有关商品供求、价格波动的正确信息,引导消费者保持合理的消费行为,防止因抢购、囤积等不正当的行为引起物价上涨。

⑵意大利以“协议价格”和“福利价格”调控物价

意大利采取“协议价格”对某些特殊产品价格实施干预。在制定面包协议价格时,已经考虑了工资、设备折旧和维修、保险费和租金、燃料、辅助材料和动力费用、包装和运输费用,此外还加上了贷款利息、税金和企业盈利等因素。另外,意大利的一些国有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还实行“福利价格”(价格之中有以社会或政府补贴为内容的“福利”)。这种价格,在欧盟市场上比较普遍,它对稳定物价、促进消费有一定的作用,但“福利价格”不一定有利于发展生产,因为它对生产者缺乏激励机制。

⑶法国采取“目标价格”稳定物价

目标价格是指一种产品在按计划规定的若干年以后所要达到的价格,此价格与产量目标联系在一起,通过调高或调低来控制产品产量的增加或减少,产品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反过来又对稳定物价起积极作用。法国政府力求在商品供应与需求这两个不断变化的因素之间力求大体平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接受。其中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立以“目标价格”为中心,配以不同类型辅助价格及其体系,避免市场物价无次序的上扬或下滑。

 ⑷巴西:实行家庭津贴计划

有条件的现金资助计划的核心是以金钱换行动,即政府和贫困家庭订立社会契约,政府每月向贫困家庭直接发放现金,条件是必须送子女入学或定期到诊所体检或改善孩子的饮食。该计划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变减贫工作中政府单一责任为政府和受惠家庭的共同责任,将减贫同培养减贫能力联系在一起,同时潜在地培养了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为保证家庭津贴计划的高效运行,巴西还建立了一套非常透明的津贴发放机制,这也是整个计划最值得赞赏的地方。巴西政府规定家庭津贴直接通过公民卡发放给贫困家庭。公民卡就像一张银行储蓄卡,由巴西最大的国有储蓄银行联邦储蓄银行负责发放。

⑸新加坡:平价门店稳物价

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新加坡面对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物价飞涨。1973年,新加坡国家贸易工会联合会在大巴窑建立了第一家合作社性质的超市,超市通过多渠道组织货源、连锁经营、经营自有品牌、建立生产基地等措施,尽量降低商品的价格。平价超市的定价一般比其他超市低10%-15%,尤其是政府规定的一百多种生活必需品永远是全国最低的。
  每当物价上涨的阴影笼罩新加坡的时候,平价合作社就挺身而出,肩负起稳定物价的社会责任。如2007年新加坡经济大滑坡,全国66家平价合作社连锁超市从当年8月份起将200多种日常消费品减价20;20081月起,再次下调另外200种生活用品的价格,幅度达18%

国内:

    ⑴广东:“三项建设”稳定“菜篮子”价格

    第一,抓蔬菜大棚建设保生产。扶持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新建、改建大棚设施,重点针对菜心、大白菜、生菜、萝卜、茄子等城乡居民消费较多的品种,扩大大棚菜种植面积,增强蔬菜生产应对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影响的能力。

    第二,抓冷藏设施建设稳供应。针对农副产品,特别是蔬菜不易收储的特点,扶持大型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增加冷库布点,改善冷库运营条件,逐步增加农副产品收储品种,扩大冷藏储备规模。

    第三,抓平价商店建设降价格。建设平价商店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合理降低农副产品销售价格,使群众直接受益。但“平价”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遵循市场规律,主要通过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把销售价格降下来。平价商店平时销售价格一般要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15-20%,价格异动时则执行政府调控价格,承担稳定农产品价格的责任。

⑵苏州:构建农副产品产供销价格对接的轻便通道

开展生产基地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发布与产供销对接助推工作,苏州一项创造性、创新性工作。能使农业生产者及时获取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帮助科学安排生产,有效规避风险,让“田里种的”始终跟随市场变化,防止出现因种植面积大起大落带来的部门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从而有效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长期健康发展。

苏州市按照国家、省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要求,重点围绕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菜篮子”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特价菜”进超市门店、进农贸市场、进街道社区、进高校食堂的蔬菜价格惠民“四进”活动,既畅通了产销渠道,又稳定了市场菜价,受到人民群众广泛好评。市物价部门共向市区25家大型超市门店发出倡议,每天向市民提供4个以上的特价蔬菜,累计销售优惠蔬菜130万斤,让利总额65万元;按照“政府补贴、实效挂钩”的办法,组织市区24家公办农贸市场开展蔬菜特价销售活动,累计销售优惠蔬菜200万斤,让利130万元。组织协调蔬菜生产基地与城区的街道社区对接,在社区设立直供直销网点,由社区组织人员以低于市场价格的30%进行集中销售。同时,引导低价蔬菜走进高校食堂,10万在苏高校学子因此受益。

苏州建立“感知价格”系统建设,目前,“农资价格通”已经建成并试运行,是全市农副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采集、发布的重要平台。从公布平均价,到公布批发价,再到公布产地价格,直至公布周边城市和全国各地的价格。产供销企业可以及时上传和发布真实的价格和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⑶上海:农副产品供销链采取多种措施平抑物价

生产基地针对冬季蔬菜生产与供应特点,增加种植市民欢迎的豆苗、菠菜、塌菜、芹菜等鲜嫩绿叶菜品种;设法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城市的最低保有量;完善相关政策,加强产销衔接,保障蔬菜的长期供应;曹安等批发市场“批零同营”,市民零买也有批发价;光明集团等品牌企业通过“都市菜园”直销门店等方式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多家标准化菜场和农贸市场通过减免相关费用或补贴摊主平抑价格。

⑷陕西杨凌:“土地流转”转出“大田拼图”

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的杨凌示范区,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正焕发青春,成为中国唯一农科城。

杨凌示范区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定位,突出标准化、专业化、整装化、板块化等现代农业特征,利用全区现有耕地,规划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推广土地银行流转模式,在土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

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土地银行36家,涉及3个乡镇36个行政村1万多户农民,占总农户数的30%以上,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以上。2010年园区八类产业已发展到5.28万亩,八类产业正在以区域化、板块化和专业化的方式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雏形已经显现,发挥出了较好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

同时,该区还着力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链,并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纽带,以效益为中心,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行和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其中,共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带动农民6000余户,大大促进了农民收入。

2、国内外稳定物价的先进经验对杭州的启示

⑴创新机制,利用“土地银行”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目前,杭州已在开始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且已初见成效。但土地流转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方面须加快步伐,另一方面须积极学习杨凌经验,探索适合杭州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及制度的完善。大力发挥“土地银行”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使得农业产业供应量大幅提升,在稳定杭州物价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⑵探索新路,建立产供销直接对接模式

杭州应努力探索新路,尽量减少流通渠道中的中间环节,借鉴日本农副产品流通管理和新加坡平价门店的做法,通过建设平价门店模式,实现农超对接。商店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供销社签订产销对接合同或者协议,以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群众必需农副产品,并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承诺仍然按照与政府的协议履行稳价惠民义务。相应的,政府有补贴给商家,按照先控后补的原则,就是当市场菜价涨很高的时候,平价店仍然按照协议价去经营,如果产生亏损,则由政府出钱来补贴。这就要求杭州要大力完善价格调节机制制度,在资金上、税收上、财政上对平价商店予以适当的支持。同时,政府在扶持平价商店方面要注意既有力度,也讲适度。政府的扶持是有限的,平价商店的建设还是要坚持以企业自主经营为原则,政府不能大包大揽。

⑶大力扶持农副产品冷藏及冷链体系建设

目前,杭州市农副产品冷藏及冷链体系在逐步建立,诸如:五丰食品冷藏冷链项目、佑康冷冻食品冷藏冷链项目、大宏农业蔬菜冷冻项目等。但目前的农副产品冷藏及冷链规模远远不足以满足杭州当前需求,为了更好地推进蔬菜、果品、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冷藏冷冻及冷链运输,确保农副产品储备充足,杭州亟需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冷藏冷链体系建设。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冷藏冷链体系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和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形成城乡一体化区域联动;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⑷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和信息系统

杭州市应在现有物价信息披露体系基础上,借鉴相关经验,及时公开经济信息,形成全市农副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采集、发布的重要平台,产供销企业可以及时上传和发布真实的价格和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⑸勇探新法,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物价补贴发挥应有作用

目前,杭州已逐渐建立起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品价格补贴与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指数挂钩调整两个联动机制。据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杭州物价补贴共发放1.84亿元,同比增幅53.3%。同时,杭州应积极开拓思路,确保补助真正发挥作用。杭州可借鉴巴西“有条件的现金资助计划”的经验,“以金钱换行动”,政府与低收入群体家庭订立“社会契约”,政府在发放补贴的同时强调低收入家庭财政补贴所使用的方向,使得财政补贴按政府设计思路真正发挥其作用。

五、新形势下杭州物价波动风险规避的政策建议

分析这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具有明显的全球性、价值回归性以及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等特征,更有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价格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重要因素。目前看来,物价上涨的潜在因素依然很多,物价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回落,控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因此,围绕促生产、畅流通、增储备、建机制、保民生的方针,还需要采取诸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1、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一是大力支持粮食功能区及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尤其注重蔬菜生产,稳定和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大力增强本地蔬菜的自给能力。二是鼓励蔬菜规模化生产,继续坚持实行“菜篮子”工作市长负责制,借鉴陕西杨凌经验,进一步加快推进“土地银行”的制度探索,在制度和运营模式上创新,有效促进农副产品规模化生产,同时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引导企业引入科学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作物品种,进一步增加农副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市场有效供应。同时,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实行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全程监管。

2、努力减少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抓好流通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杭州应借鉴上海等地经验,进一步加强区域间合作,与省内外农副产品基地通过订单、协议等方式建立产销区无缝对接模式,有效减少中间环节。二是加快推进“平价门店”建设,借鉴新加坡等地经验,在市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和社区设立平价门店或平价柜台,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规模化经营,经营品种为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同时,杭州市政府应抓紧研究出台价格调控基金相关管理办法,从而进一步推行价格调节基金在价格大幅波动时对其予以补贴。三是降低或免除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相关行政性收费,一方面规范降低超市进场费及农贸市场摊位费,对大力支持政府相关政策的企业予以表彰;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清理收费项目,同时针对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的车辆及企业进行必要的财政补贴。如对农副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过路费、过桥费等相关费用适当减免,对用于农副产品运输的相关车辆及企业进行必要的燃油费补贴等。

3、切实加强重要商品储备,保障市场调控能力。一是杭州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方储备制度,强化重要商品储备日常管理,借鉴广东经验,加强冷库、冷链等储备设施建设,对农产品冷库及冷链企业建设项目进行必要的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二是杭州各部门应按相关文件要求,增加粮食、肉类、蔬菜等关乎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及石油、化肥等关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储备,确保市场有效供应。三是政府应指导批发市场、超市、百货商场等流通企业积极组织小包装米、面、油及肉、禽、蛋等重要商品货源,生产、流通企业要在维持正常经营库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部分应急库存,切实提高重要商品紧急调运和投放的快速反应能力。

4、强化政府部门物价管理力度,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一是强化价格监测预警。物价部门应密切关注杭州物价形势变化,尤其是针对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及石油、农资、商品房等重要商品的价格监测。进一步建立健全保证居民消费和市场需求的价格预警应急机制,确保价格异常波动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针对当前价格热点,诸如涉农收费、农资价格、交通运输收费、垄断行业收费、天然气及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收费、医药价格、教育收费等一系列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收费情况,政府须花大力气进行专项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收费坚决予以取缔,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三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政府应出重拳打击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及散布涨价信息来哄抬价格及非法牟利以及不按规定履行提价审报和备案程序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厉查处。

5、着力做好民生价格服务工作,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一是政府要着力做好五项服务(政策服务、监管服务、维权服务、信息服务和诚信服务)。在服务、创新、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价格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和持久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覆盖全市城乡的价格服务网络。二是要畅通价格权益的诉求渠道。继续发挥12358的价格举报电话作用,及时受理和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提高价格举报案件的办理效率,消除价格不稳定因素,优化市场价格秩序,维护市场价格稳定。三是要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发布价格信息,分析价格走势。同时,严禁媒体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引导群众理性看待物价问题,纾解群众情绪,确保市场稳定、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6、高度重视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工作。一是完善和落实物价补贴的两个联动机制,在政府财政预算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覆盖受众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同时切实提高物价补贴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二是针对特定人群予以补贴,例如大中院校困难学生,政府可适当对困难学生给予资金补贴,同时加大学校食堂财政资金补贴力度,保障学生食堂价格稳定。三是加强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改造危旧房及经济租赁房建设力度,保障杭州中低收入群体及城市“夹心层”的住房。

 

 

附图:

 

 

 

 

 

 

 

 

 

 

 

 

 

 

 

 

 

 

 

 

 

 

 

 

 

 

 

 

 

 

 

 

 

 


 

 

 

 

附表:


附表:

表三   20061月——20117月杭州市CPI变化状态转移情况

月份

20061

20062

20063

20064

20065

20066

20067

20068

20069

20061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状态

S4

S3

S3

S3

S3

S3

S3

S3

S3

S3

月份

200611

200612

20071

20072

20073

20074

20075

20076

20077

20078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状态

S3

S3

S3

S4

S4

S4

S4

S4

S4

S5

月份

20079

200710

200711

200712

20081

20082

20083

20084

20085

20086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状态

S5

S5

S5

S5

S5

S6

S6

S6

S6

S6

月份

20087

20088

20089

200810

200811

200812

20091

20092

20093

20094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状态

S6

S5

S5

S4

S3

S2

S2

S1

S1

S1

月份

20095

20096

20097

20098

20099

200910

200911

200912

20101

20102

序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状态

S1

S1

S1

S2

S2

S2

S3

S3

S4

S4

月份

20103

20104

20105

20106

20107

20108

20109

201010

201011

201012

序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状态

S4

S4

S5

S5

S5

S4

S4

S5

S5

S5

月份

20111

20112

20113

20114

20115

20116

20117

 

 

 

序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状态

S5

S5

S5

S5

S4

S5

S5

 

 

 

 

 

 

 

 

表五       20118月—201112CPI指数状态概率预测值

月份

20118

20119

状态

S1

S2

S3

S4

S5

S6

S1

S2

S3

S4

S5

S6

概率

0

0

0

0.15

0.75

0.05

0

0

0

0.02

0.6018

0.0792

月份

201110

201111

状态

S1

S2

S3

S4

S5

S6

S1

S2

S3

S4

S5

S6

概率

0

0

0.0027

0.1036

0.4766

0.0965

0

0.0002

0.016

0.134

0.4012

0.1042

月份

201112

 

状态

S1

S2

S3

S4

S5

S6

概率

0.00004

0.0012

0.0307

0.1427

0.354

0.1069

 

 

版权所有: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IE8.0、1024x768浏览效果 浙ICP备08014995号
主办: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7楼 邮编:310020 电话:0571-85251907
建设管理、技术支持:杭州市信息中心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B座12楼 电话:0571-85250024


隐私保护 | 郑重声明 |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28号